网上有关“北京胡同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北京胡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南锣鼓巷应该是挺典型的北京胡同群。。离后海也蛮近 。我是下午去的南锣鼓巷 ,晚上去后海逛,看夜景~很不错~(不过胡同里的居民似乎并不怎么喜欢我们这些走街串巷的游客,要考察民生什么的还是应该考虑好再说~)
贴一个介绍~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但是近几年 ,却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其实 ,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 、社会名流 ,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 ,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历史文化背景
■南锣鼓巷:北京古都风貌中 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 ,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 、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 、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 、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 、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 。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 ,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 ,所以又称蜈蚣街 。
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 ”、“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 ,出现了“坊”的称呼 。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 ,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明朝时 ,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 ” 。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15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 ,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 。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鼓巷为界 ,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 ,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 。胡同格局那么完整 ,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 、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
在北京炎热夏季中一个少有的细雨霏霏的凉爽午后,我又一次来到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 ,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 ,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 。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纵跨炒豆、板厂两胡同的僧格林沁王府
进南锣鼓巷南口东面的第一条胡同 ,是炒豆胡同 。炒豆胡同西口不远77号门旁,标有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上写“僧王府”。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僧格林沁是蒙古科尔沁旗人 ,1825年袭封科尔沁郡王,1855年晋封亲王 。他能征善战,但在历史上却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1859年在大沽海战中他督军奋战 ,大败英法联军。1863年后又受命剿捻,在山东 、河南、安徽镇压捻军。1865年5月,率部在山东曹州与捻军激战中阵亡 。死后 ,其子伯彦诺谟诂承袭亲王爵,因而这一带的老住户,还称这所府址为“伯王府”,伯王曾任御前大臣 ,做过光绪的“谙达 ”(老师),教光绪骑射。
原僧王府规模很大,前门在炒豆胡同 ,后门在板厂胡同,纵跨两个胡同。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各有四进 。其中东路除正院外 ,还有东院四进,组成一个很大的建筑群。
民国后,府第被亲王的后代逐渐拍卖 ,被分成了许多院落。现在的炒豆胡同71号至77号(单号),板厂胡同30号至34号(双号),都是原王府的范围 。
炒豆胡同西口,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 ,也是一组很大的建筑。祠堂和王府建在一条胡同,在清朝是不多见的。现在这里被改建为“侣松园宾馆” 。像这样幽静秀雅 、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宾馆,在北京也是不多见的。
■中央戏剧学院原是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靳云鹏的旧宅
顺着南锣鼓巷再往北走,东边的第三条胡同是东棉花胡同。进口不远路北就是中外闻名的中央戏剧学院 。作为我国学习舞台和影视表演的顶级学府 ,其占地面积真不算大,包括实验剧场,只占东棉花胡同和北兵马司胡同之间西部的一部分。但是 ,庙不在大,有神则灵。这里培养了我国一代代的话剧与影视明星。陈宝国、陈道明 、姜文、巩俐、章子怡……都曾在这里学习生活 。
这里原是靳云鹏旧宅。靳云鹏(1877-1951),早年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 ,在云南任清军19镇总参议。后受袁世凯信任,任山东都督 。1919年后任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 、代理国务总理。
靳云鹏买下这里后,拆除了部分四合院 ,建了几座西式楼房。1921年年底,靳云鹏辞职后,长期在天津居住 。上世纪60年代 ,院里仍有几处旧楼,当时作为办公楼和单身教师宿舍。又过去了40年,旧建筑已全部拆除,靳宅早已无迹可觅。
■国画大师齐白石曾住在雨儿胡同 ,这里原是清内务府一个总管大臣的私宅
东棉花胡同对面路西是雨儿胡同,这里曾住过我国一位画坛巨匠———国画大师齐白石 。进胡同不远,路北13号院门旁挂着“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的牌子。大门开着 ,左边是传达室,一位中年男子迎了出来。他照例问我找谁,我说明是想看看齐白石的故居 。这位先生比老干部活动站的服务员和善 ,他说这是单位,照理是不能参观,不过你大老远的来了 ,就简单看看吧。
院子很宽敞,保护得很完好,院中央还摆着大鱼缸。这里没有重新粉刷 ,透出老宅门的原汁原味。边看,这位先生还边给我讲 。他说这里原是清内务府一个总管大臣的私宅,因为建筑时私用了皇宫的料,建制又超越了等级 ,因而被参劾,宅子也被分成几部分出售,13号院只是一部分。解放后 ,文化部买下来,由齐白石老先生居住。但老先生住了没多久,就搬到西城跨车胡同 ,所以,现在齐白石的故居多指跨车胡同 。
■尊贵的帽儿胡同
出雨儿胡同,沿着南锣鼓巷 ,继续往北走。路西就是帽儿胡同。
在南边的几条胡同里,我看见过几拨背包旅行者,但人数不多 ,不像某些报道中所说 。我想可能是这几天下雨,南锣鼓巷又在修路,路面凹凸不平,泥泞难行 ,阻止了旅行者的脚步。但刚拐进帽儿胡同,就发现自己错了。帽儿胡同里人群熙攘,热闹非凡 。胡同边停着数十辆“胡同游 ”三轮车 ,一拨拨的外国游客或是围着导游听讲解,或是跟着小旗子在游览观看,摄像拍照 ,个个神情专注,兴趣盎然。
■可园:清末大学士文煜的住宅和花园,被认为是晚清北京私家园林中最有艺术价值的花园
路北7号至15号(单号)院 ,原是一组大建筑群,是清末大学士文煜的住宅和花园。五院并联,占地达11000平方米 。文煜是清满洲正蓝旗人 ,曾历任四川按察使、山东巡抚、直隶总督等要职,光绪10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精心修筑了自己的住宅和花园。花园落成于1861年,名“可园” ,约占地4亩,虽然不很大,但疏朗有致 ,被认为是晚清北京私家园林中最有艺术价值的花园。
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一直没有对外开放 。好几个人围在院门前议论:恭王府花园都开放好几年了,可园何时才能对外开放 ,让大家欣赏一下其“庐山真面目”。
这座宅院也是几易其主,历经沧桑。北洋政府时,袁世凯死后 ,冯国璋代理大总统,由南京来北京就任时买下了这座宅院 。日本占领北平时,冯家将这所房屋卖给伪军司令张兰峰。解放后 ,9至11号院曾做过朝鲜驻华大使馆,后来又改做招待所和单位宿舍。虽几经变化,但这片住宅始终保存尚好,总体格局没有大的改动 。
■路北35号 、37号院 ,是末代皇后婉容的娘家
再往西走,路北35号、37号院,是郭博勒氏的家。说郭博勒氏可能知道的人不多 ,通俗点说,就是末代皇帝宣统的皇后婉容的娘家,用清代的说法 ,应称为“后邸 ”。宣统大婚时,已是民国11年,但还是履行民国初年所颁布的优待清皇室条件 ,所以对这所“后邸”花了许多钱,大加修缮 。婉容的父亲荣源,由于女儿“册后” ,后父按礼制被封为“三等承恩公”,这所府邸又成为承恩公府,更要大加改建,以合乎府第规格。比如将原来一间的院门 ,改为三间的府门,内外影壁、左右屏门都重新修建。
现在看到的房子,三间府门 ,已经砌墙变为三间住人的倒座房 。在七间南房的后檐墙,开了两个门,成为现在的35号 、37号。
从一些资料上看 ,再往西45号,是清提督衙门。我满怀兴趣往前走,可再没有看到什么像衙门的建筑。突然看到45号的门牌 ,里面却是一片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的六层宿舍楼,临街竟有一栋高达十多层 。我心里一凉,这可能是这一街区唯一的一座高层建筑 ,就像一首优美的乐曲中,突然出现了一个不和谐音。
特别应该提到,我国的文物专家和清史专家,被称为文物界“国宝 ”的朱家溍先生 ,在帽儿胡同13、15号,35、37号和炒豆胡同71号院都住过,对这些府邸都有过详细的描述。幼年他住在13号、15号院时 ,还亲眼看到过“后邸”的修缮 、改建 。朱先生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他对北京的史地、文物 、民俗等,都有极为深入的研究。他于2003年9月29日逝世 ,确实是我国学术文化界的一大损失。
■秦老胡同和黑芝麻胡同中的几座宅院
出了帽儿胡同再往北,路东是秦老胡同 。
秦老胡同35号,也是一座精美的宅院 ,曾是清内务府总管大臣索家的府邸。院落不是很大,但十分精致。他的书房前有一小花园,名绮园 。园内有叠石假山、游廊池榭 ,还有一个船形敞轩,虽小巧却意境深邃,颇有江南园林的意境。站在大门前,仅门楼上的砖雕 ,已让我赞叹不已,雕工极为精美,保存又十分完好 ,真是不可多得的砖雕珍品。
出了秦老胡同往北,西边是黑芝麻胡同 。进了胡同,雨突然大了 ,我快步走到13号,躲进门洞避雨。门在高高的台阶上,门前有上下马石 ,门对面是高大的影壁。门洞里有两个男孩在玩球。我问他们:“你们住这里吗?”“是啊 。 ”“这院子大吗?”“可大了!”“你们知道这里过去住过什么大人物吗? ”他们摇头说:“没听说过。”几句话拉近了我和孩子的距离。我告诉他们这里是清末四川总督、兵部尚书奎俊的府邸,他们很感兴趣 。我说:“我能进去看看吗?咱们边走边聊。”男孩们热情地带我走进了院子。
院内虽搭建了一些小屋,但大体格局还看得出来 。共五进院落 ,都比较完好。我本想照几张相片,但无奈雨太大了。我辞别了热情的孩子,再回门洞避雨 。我想下次来一定多照几张,但下次还能遇到这么可爱的孩子吗 ,还会让我再次进去吗?
我寻访的府邸,都在两边的胡同里,南锣鼓巷就没有吗?当时的宅院都坐北朝南 ,所以多在东西向胡同里,而且大宅门都在胡同北面。但南锣鼓巷,也不是完全没有。南锣鼓巷59号就有一座 ,而且是大名鼎鼎的明末降清将领洪承畴的府邸 。洪府当时很大,沙井胡同与黑芝麻胡同之间的大部分院落,都属于洪宅 ,一直到方砖厂东口。现在这里仍住有姓洪的人家,不知是否洪承畴的后代?
■茅盾故居与蒋介石行辕
与黑芝麻胡同相对,东面是后圆恩寺胡同。进胡同不远 ,13号即茅盾故居。和这一地区的许多深宅大院相比,茅盾故居是太普通,太不起眼了,仅是一座不大的两进四合院 。今年7月恰是茅盾诞辰110周年 ,故居经过整修重新开放。我进入故居,前面的院子中矗立着茅盾先生的半身塑像。周围的房间是茅盾生平展览 。后院的卧室 、起居室、书房等,还按照先生生前的样子布置。茅盾解放后一直住在东四头条203号文化部宿舍 ,与周扬、阳翰笙等为邻,1974年搬到后圆恩寺,直到1981年病逝 ,在这个小院中度过了他最后7年的岁月。
出了茅盾故居再往东走,隔不多几个门,看到一个很大的院落 ,是圆恩寺胡同7号 。这里原是清代庆亲王次子的府邸,建筑为中西合璧式,既有四合院 ,又有西洋楼房,还有很大的花园。园中有西式拱形圆亭 、喷泉,又有来自圆明园的刻石,同样是中西合璧。这所宅子也是几易其主 ,民国时曾卖给法国人,抗战胜利后,成为蒋介石的行辕 ,蒋介石来北平即下榻于此 。解放后,此处曾先后成为中共中央华北局办公处、南斯拉夫大使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现在是友好宾馆。
■名扬中外的菊儿胡同
菊儿胡同是南锣鼓巷最北头东边的一条胡同。说他名扬中外 ,是因为建筑大师吴良镛主持设计的菊儿胡同危房改造工程,1992年被亚洲建筑协会授予“亚洲建筑金奖 ”,1993年又被授予“世界人居奖” 。
在胡同中部 ,北边有一片2至3层的楼房,黑瓦白墙,围合成一个个小院落 ,既有江南民居的秀丽,又有老北京四合院的神韵,和周围的建筑风格也十分协调,这就是改造后的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吴良镛教授根据“有机更新”的城市规划理论 ,认为旧城改造,要保留好的和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修缮虽已破旧但尚可利用的建筑 ,拆除破旧危房,逐步过渡,既保留历史文脉的延续 ,又形成有机的整体环境。这些新四合院兼有单元式公寓楼房私密性强,和院落式住宅邻里感强的双重特点,他与旧的胡同格局有机地统一起来 ,保护了古都风貌,是北京旧城改造的一个成功的探索。
■菊儿胡同东口,现在的3号 、5号、7号和寿比胡同6号 ,原是清代直隶总督荣禄的宅邸
菊儿胡同东口,现在的3号、5号、7号和寿比胡同6号,是清代直隶总督 、兵部尚书荣禄的宅邸 。原宅很大,分为三部分 ,西部是西式楼房,中为花园,东部为五进的中式四合院。此宅 ,解放后一部分曾作为阿富汗大使馆,后又被划为几部分,改为职工宿舍 ,格局已被破坏,保护状况较差。
南锣鼓巷酒吧街
南锣鼓巷是北京一条有着非常特色的酒吧街,是北京保护最完整的四合院区 ,整条酒吧街以四合院小平房为主,门前高挂小红灯笼,装修风格回归传统、朴实 ,遵实于四合院的氛围和格调 。
与三里屯、后海不同,这里的酒吧大多比较安静,和谐 、自然、身居闹市却远离闹市的喧嚣,更贴近于生活。客人以国外游客、“明日之星 ”中戏学生和成熟的泡吧爱好者为主 ,客人在这里体验老北京四合院的气息,远离喧闹 、享受身心的放松,或看书、或带着电脑来加班 ,或者朋友小聚、甚至洽谈公务。
值得一提的是,南锣鼓巷的每家酒吧都免费提供无线上网服务 。酒吧价位普遍偏低,店家还提供各种精美的小吃 ,西式的 、中式的都有,老板和服务员都很随和,很有一种家的
景阳胡同13号院周边环境怎么样?生活便利吗?
39平水塔房变空中别墅 九十岁老人难倒设计师
和第一季中“14平米变身4室2厅3卫的新居”的委托者一样 ,首期《梦想改造家》的故事主人公是一对典型的中国式父母,每天往返于子女家中,替子女照顾孩子 ,做饭给他们吃,还要照顾家中生病的老人。所以他们希望能将总面积39平方米的“水塔房”设计成可以住下祖孙四代6人的住房。 百年碉堡改造变别墅 六口之家现实版桃姐
第二期节目的改造挑战是,将广州的一栋六层碉堡,改建成能居住下一家五口以及保姆莲姨的房子 。更大的难题是 ,如何挽回因为住房问题,而被“伤透心”的莲姨,拯救这段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主持人施琰将帮助房屋主人公一起解决这些人生难题 ,而本期隆重登场的设计师是——谢英凯。 夹缝屋脱胎换骨变水晶宫 三代人蜗居被爆改
《梦想改造家》这一期节目将要改造的是上海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弄堂夹缝房,为了改造这个史上最难的房型,第一季的“暖男 ”设计师王平仲再次来到节目为主人公圆梦 ,却不料在改造过程中频频遭遇“极限挑战” 史上最迷你学区房逆天爆改 7平一居厨卫卧俱全
位于北京东城区景阳胡同15号(靠近南锣鼓巷)的胖大婶一家,三代五口人居住在一个面积仅有35平的小房间里 。面对拥挤的生活空间,尴尬的厨卫设置 ,毫无隐私的卧室,正在成长中的孩子等一系列难题,来自日本的青年建筑师青山周平勇敢的接下了改造的任务。他也是《梦想改造家》节目中第一位外籍设计师。一个外国人真的能了解北京城的胡同文化 ,能完全领会到这家人的生活需求吗? 神借光照亮山底之屋 设计师遇史上最坚硬房型
这期的梦想改造来到了重庆,因为“山地”、“丘陵 ”这些特殊地形,被誉为“山城”的重庆,往往在居住问题上出现很多困扰 ,这期的女主人公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年过六旬的女主人陈阿姨,和弟弟都身患重病,地处“山底之下”的房子不仅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阴暗潮湿的环境更不利于病人的健康 。而此次肩负重任的设计师谢柯,他将用他充满人性化的改造,为陈阿姨一家带来更多的光明和便捷。 24平馄饨店巧住祖孙三代 第四空间打造商住两用房
这间名为“梦花街馄饨店 ”的老店 ,就开在黄浦区梦花街上,和美丽的街名不同的是,这间只有二十多平米的房屋里 ,不仅要做馄饨生意,在生意之余,还要担负起两位年过八旬的老人 ,以及他们的大女儿和三女儿的儿子,一共四人的起居。狭隘陈旧的房屋,丧失了厕所浴室、个人隐私等,这些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功能 。面对如此居住困境 ,素有“空间魔法师”之称的设计师史南桥接下挑战,为宋家祖孙三代实现这个兼顾生意和安居的“双梦想”。 27平爆改变四室一厅 组合柜打造空间魔法
本期节目,改造家团队将继续挑战“不可能任务 ” ,为一位操劳一生的母亲实现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将上海一套只有27平米,无层高优势 、采光极差的“火车厢”打造成适合一家三代人共同生活的舒适空间。接受本次挑战的是在上一季曾为钟表世家成功圆梦的重庆设计师赖旭东,他将发挥怎样的巧思 ,为这家人实现宜居梦? 30平老宅变三居养老房 防火保暖防滑智能一体化
本期节目迎来一位特别的妈妈——易解放 。这位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大地妈妈”的老人,为了完成儿子的遗愿,千里迢迢和丈夫一起 ,从日本回国,来到了内蒙沙漠,开始了植树造林的计划。十多年来 ,两人走遍了内蒙各地,染绿了大片荒漠。如今年事已高的他们想回到最初的老房子,在那里有他们与儿子的美好回忆,为了能让这两位善良的老人过上安逸的晚年 ,《梦想改造家》决定为二老改造这间坐落在上海弄堂里的老屋 。此外,本季“改造家 ”迎来第一位女性设计师谢蕙龄,她将为两位老人打造出一间怎样的养老房呢? 25平天梯房变景观别墅 一堵墙难倒明星御用设计
本期主人公张倩一家住在位于北京二环胡同尽头的一套25平米的小屋内 ,由于房屋位置差、年代久,房子有着阴暗,潮湿 ,排水不畅,上下楼不方便等问题。为了给父母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已经出嫁的女儿虽然常常回家探望 ,但再晚都会离开,为的是把自己一楼的闺房留给父母住,让父母不必爬上爬下。但张老爷子依旧坚持每天爬将近90度的楼梯 ,上楼休息,为的是把闺房留着,希望女儿能常回家住 。老爷子一颗盼望女儿回家的心,女儿一个希望父母能安心居住的心愿 ,本期设计师孟也将如何改造这间在胡同尽头的小屋? 34年老房变四室两卫 昏房变婚房小情侣圆梦
小魏和小董准备用来作婚房的房子是30年前的,虽然面积不小,套内有63平米 ,还带有12平米的小院,但层高只有2.7米,并且因为受到周围大树和前面房子的阻挡 ,日照时间非常短,室内外的采光都非常不好。室内十分潮湿,一到梅雨季 ,屋里就开始发霉。设计师明合文吉会如何改造呢? 不规则假四层拆梁改造 新开天窗假山房变雅洋房
刚步入婚姻殿堂的钱**住在上海法租界的 一栋小洋房里,老洋房内外坡度全部都超过80度的楼梯,成为了爷爷奶奶出行的一大难题。建筑师柳亦春将如何为他们解决老房子不合理的规划布局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居住环境? 西安140多年老宅涅槃重生 传统窗花手工修复精美古朴
在西安碑林区繁华闹市中的一个小巷深处 ,隐藏着一座距今已有140多年历史的老宅 。老宅主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将老房子整修好,以便几个老哥能常回来住,让老院子恢复往日生机。
接下此次改造任务的是设计师仲松,他曾多次任职国内重大工程设计项目的总设计师 ,其作品备受业内褒奖。仲松来到大院考察时发现,因为院子西侧盖起了砖混结构的二层小楼,与房子的墙面间隔不到一米 ,通风排水不畅,导致一百多年历史的土坯墙面不断碱化疏松,甚至产生了倒塌的危险 。考察后 ,仲松给出了改造建议,但其建议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大家都觉得遭受了较大损失 ,甚至有人决定退出改造,整个进程由此搁浅。古宅能否顺利得到整修? 打造无人区环保御寒房车 可变形可移动的家
这次的改造面临重重阻碍,想要在如此复杂难行的路况下 ,将大批建材安全、顺利地运往,难度非常大。而且可可西里海拔高,气候又多变,工程建设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颜呈勋也担心盲目的建造会对自然产生破坏 ,志愿者们又会四处巡逻,颜呈勋如何完成这次艰巨复杂的改造任务呢?
北京的南锣鼓巷有什么好玩的?
城市:北京
楼盘名称:北京景阳胡同13号院
规划信息:其占地面积为0,容积率0 ,绿化率0,共0栋楼,停车位暂无数据
周边配套:地铁: 8号线什刹海-步行542m 8号线南锣鼓巷-步行628m 6号线南锣鼓巷-步行1054m
(所载信息仅供参考 ,最终以售楼处信息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 ,点击查看
1 ?来到南锣鼓巷,你可以先逛逛各种胡同,不要迷路哦(南锣鼓巷南北走向 ,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 、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 、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 、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 、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 、菊儿胡同。)
2 ?简单介绍个特色胡同——尊贵的帽儿胡同:帽儿胡同里人群熙攘 ,热闹非凡 。胡同里面会有很多“胡同游”三轮车,许多外国人会选择这里,感受老北京的文化。
3 ?来到南锣鼓巷 ,其实你可以漫无目的的去溜达下,感受下它的古老韵味和宁静。
4 ?最后,一定要逛逛胡同里的特色店铺 ,买一些小纪念品 。
5 ?南锣鼓巷是北京一条有着非常特色的酒吧街,是北京保护最完整的四合院区,这里的酒吧大多更贴近生活 ,区别与其他地方的酒吧,偏近安静、自然,身居闹市却远离闹市的喧嚣。
6 ?关于小吃 ,南锣鼓巷有许多小吃,你可以在路边随意选择。(一般排队多的就是好吃的,哈哈)
关于“北京胡同”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sqyy]投稿,不代表瑞骐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z-rich.com.cn/zlan/202507-848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瑞骐号的签约作者“sqyy”!
希望本篇文章《北京胡同》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瑞骐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北京胡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北京胡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南锣鼓巷应该是挺典型的北京胡同群。...